民族魂

民族魂
历史英烈应被永远铭记!

铁流冶壮志 丰碑垂伟绩——记李绍桥烈士

更新时间:2022-05-22 11:30:14点击:

铁流冶壮志 丰碑垂伟绩

——记李绍桥烈士

赵冰姿

红帆征船载着绍桥同志的丹心铁骨驶进革命洪流,他沸腾的热血如同澎湃的激流浇灌着胶东的胜利红花,幸福硕果装点着祖国的锦绣山河。祖国人民、半岛群众永远忘不了绍桥烈士辛酸、光辉的一生。

童心壮志

天空飘洒着白雪,寒风撕裂着残枝,1915年一个风雪交加的冬日,李绍桥降生于河南省商城县一个饥寒交迫的农民家庭。妈妈用辛酸的泪水哺育着这个枯瘦如柴的孩子,在水深火热中含辛茹苦地将他抚养长大。

天灾人祸,绍桥一家有苦难言。荒年,地主、富商抬高粮价,官兵抢夺粮食,李家吃糠咽菜还是食不果腹,负债累累;丰年,为富不仁的豺狼又压价盘剥,李家的小麦被劫掠将尽。放债的、贷粮的、催捐的一个个凶神恶煞前来逼债、逼粮、逼捐。1930年,李家山穷水尽,只得把绍桥雇给地主当长工。除了干难以支撑的重活,还得挨罚挨饿,无故遭地主毒打的李绍桥饱尝世道的黑暗,带着对过去的愤恨和对未来的壮志,逃离了地主的魔掌。

1930年春,峰峦叠翠的大别山,芳草返青,百花争艳,鄂豫皖的革命斗争,也像生机盎然的春天一样,蓬勃发展起来。

万水千山

丹阳驱散了漫漫寒夜,雄鹰展翅搏击长空。

在国民党残酷的白色恐怖之下,李绍桥胸怀青春烈火,义无反顾地参加了鄂豫皖苏维埃运动,加入农民赤卫队。誓师暴动这天,红旗漫卷,刀矛如林,暴动群众,热血沸腾,斗志昂扬。李绍桥领头高呼:

“暴动,夺取县城!”

“暴动,打倒贪官污吏!”

“暴动,打倒土豪劣绅!”

“暴动队伍卡住枪杆子,保卫苏维埃政权!”

暴动的曲曲凯歌,鼓舞了人民的革命斗志,推动了鄂豫皖苏维埃运动的深入发展。李绍桥看到了人民的力量,更明确地认清了革命方向,坚定了将革命进行到底的信心。

1932年1月,李绍桥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在十二师三十四团当通讯员。

这颗血泪灌育的青松,在戎马生涯中,锻炼得茁壮、青碧、挺拔。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在两万五千里的迢迢征途中,李绍桥跟着毛主席等革命先驱爬雪山、过草地,写下了长征史上闯“绝境”夺胜利的光辉一页。

1936年2月,正是春暖花开的季节,红四方面军陆续撤出了天全、芦山、宝兴地区,开始长征。李绍桥经受了艰苦的磨炼,途中再次翻越人迹稀绝的夹金山。

雪山上的天气变化特别快,暴风雪袭来,霎时天昏地暗,狂风大作,鹅毛般的雪越下越大,气温骤然下降,部队不得不在山上隐蔽处宿营。好不容易盼到天色微明,大家才互相搀扶着艰难地站起来,又迈开了前进的步伐。几十天下来,李绍桥的脚冻裂了,在雪地上留下了斑斑的血迹。

过了雪山,红四方面军在甘孜、懋功一带休整,做好了过草地的准备。

纵横数百里的大草地,茫如烟海。草块间到处是积满了污水的烂泥潭,若不小心陷入泥潭,便会越陷越深,拔不出腿来。草地的天气变化无常,时而冰雹骤下,时而暴雨倾盆,时而雪花纷飞,时而酷暑蒸人。草地的积水乌黑发臭,难以下咽,粮食奇缺,红军多以野菜、草根和皮带充饥。经过艰苦跋涉,红军战士终于胜利地走出了被人称为“绝境”的草地,到达了陕北。

“长征一完结,新局面就开始”,全党全军在党中央的领导下,站在抗日斗争前线。新的征程中,李绍桥再谱凯歌。

戎马纵横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密集胶东腹地的24个国民党投降派司令公开投靠日寇,悍然调转枪口对准抗日军民。他们在国民党山东省主席沈鸿烈“一地反共胜利,各地全部反攻”的叫嚣下,大举进犯抗日根据地,妄图把胶东的共产党、八路军一网打尽。我党立即发出“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坚决消灭之”的号召,要求坚决、彻底、干净地消灭胶东投降派。在紧迫的形势下,李绍桥奉命离开陕北,东渡滔滔的黄河,横跨巍巍的太行山,越过日寇的重重封锁,胜利地到达胶东,任山东纵队五旅十三团团长。他挥戈跃马,纵横胶东,屡建军功。

战斗间隙,李绍桥亲自指挥全团指战员在烈日下挥汗如雨,苦练杀敌本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经过一番勤学精炼,部队的战术、战斗水平有了新的提高。李绍桥和战士们跃跃欲试,日夜盼望着上战场与敌人较量,期待着上级早日下达新的作战任务。

以赵保原为首的号称10万之众的“抗八联军”,疯狂地进犯大泽山抗日根据地。7月上旬,五旅司令部传下命令,准备兴师讨伐“抗八联军”。五旅旅长吴克华。率十三团、十四团由大田往东北方向转移,先头部队到达陶家庄时,正遇赵保原部向我偷袭而来。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我军迅速地返回大田以北,主动与敌交战。李绍桥率领十三团以大田北山为依托,布成口袋阵,诱敌深入。当敌人进入伏击圈时,我军突然开火,敌人阵脚大乱,窜回大田。我军趁敌散乱之机,发起攻势,敌人猝不及防,狼狈东逃。李绍桥带领十三团从大田北、东敌侧包围过来。硝烟弥漫,杀声震天,李绍桥从容指挥,镇定自若,战士们勇如蛟龙猛虎。激战完毕,全副日式装备的敌人死伤惨重,我军大获全胜。

1940年8月,八路军参战部队分路向山东保安十八旅各据点急行,预定晚11点进入阵地,严阵以待。夜3时许吴克华一声令下,总攻击全面开始。李绍桥率部攻打驻祝沟据点的李德元军。战斗打得激烈,进展迅速,半小时即攻至街心。李绍桥指挥同志们展开激烈的巷战,他身先士卒,杀法骁勇,战士们奋不顾身,勇敢拼搏,打退敌人三次反扑,激战至凌晨6时许,敌人溃不成军。捷报飞传,我军连连胜利。

岁月峥嵘,戎马倥偬。在胶东区党委、五旅司令部领导指挥下,李绍桥大智大勇,运筹有方,率领十三团攻观里、克代里、五打郭家店、大战薄石山、勇夺半壁店……每战必捷。十三团的军威大振,李绍桥的威名传颂胶东,但他总是说:“胜利属于区党委、属于司令部,属于烈士、战士,属于胶东人民,我不过是一个普通党员,普通一兵。”

血润莱州

1940年,时序入冬,渤海湾的朔风呼啸着钻进透霜、凝冰的茅屋,却丝毫不能减少李绍桥在油灯下聚精会神学习《论持久战》的热情。他夜揽兵书,深悟妙意,挥动笔锋写下心得:“……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日本敢于欺负我们,主要的原因在于中国民众的无组织状态。克服了这一点,就把日本侵略者置于我们数万万站起来了的人民之前,使它像一匹野牛冲入火阵,我们一声唤也要把它吓一大跳,这匹野牛就非烧死不可。……军队需和民众打成一片,使军队在民众眼睛中看成是自己的军队,这个队伍便无敌

于天下,个把日本帝国主义是不够打的……”

斗转星移,夜阑更深。李绍桥在寒夜小院练了一套“大劈刀”,回到屋里把自己的棉大衣盖在了通讯员身上,打了个寒噤,喃喃自语道:“民兵是胜利之本。”

1940年12月20日,残月冷星惨淡地照着上庄,寒鸦惊飞,犬吠如狂。黎明前的黑暗一片悲凉。21日拂晓,日寇偷袭驻在上庄的十三团。李绍桥临危不惧,沉着勇敢地指挥同志们奋起反击,炸得敌人血溅肉飞。“强将手下无弱兵”,一连一、二班的勇士们顶着滚滚的硝烟,伏身潜入日伪军结合部对鸣枪弹并掷集束手榴弹,硝烟更浓,弥漫如雾,引起日伪军之间对射厮杀。趁此混乱之机,李绍桥和团政委各率一部,分头突围。他骑在马上,双手使匣枪,左右开弓,杀开一条血路,奔上庄南山。眼见10多米就进入沟崖纵横的山峦地带,一颗子弹射中绍桥的头部,我军杰出的指挥员壮烈牺牲了。

绍桥怀着对党、对祖国的耿耿忠心、拳拳真情,怀着对胜利的憧憬,怀着对敌人的刻骨仇恨,离开了部队和战友,离开了浴血征战的胶东!“军中殒虎将,帷幄失英雄。”对此,谁能不捶胸痛惜!

风云滚滚,松柏郁郁,英灵山峰,巍巍丰碑镌刻着英雄的英名。

绍桥烈士的汗马功劳将和他的名字一起,永载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