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魂

民族魂
历史英烈应被永远铭记!

东平湖畔擎旗人——刘仲羽烈士传略

更新时间:2022-06-16 11:51:42点击:

东平湖畔擎旗人

——刘仲羽烈士传略

东平县民政局

1941年1月2日,年仅27岁的中共东平县委第一任书记刘仲羽面对敌人的屠刀,大义凛然,慷慨赴难,把他的满腔热血洒在了东平这块古老的肥壤沃土上。英雄含笑赴九泉,东平儿女泪沾巾。至今,刘仲羽牺牲虽已60个年头了,但东平湖畔广大的人民群众仍在怀念他。

刘仲羽,原名刘承翱,1914年出生于东平三区清水坦村(现属大羊乡)的一个农民家庭。刘仲羽小学时候就勤奋好学,学习成绩优异。1930年,他在东平三区尚庄高小毕业后,考入了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先后读前师、后师共6年。读后师期间曾因生活所迫,辍学一年,1937年师范毕业。

刘仲羽在省立一师读书的6年,正值日本帝国主义觊觎我大好河山,世道昏暗,民不聊生的岁月。他耳闻目睹了国民党反动派疯狂残害共产党人的暴行和尔虞我诈、弱肉强食的丑恶的社会现象。忧国忧民,拯救中华民族的思想在他脑海中渐渐萌生。他开始主动接近那些思想进步的老师和同学,并在他们的指导帮助下。阅读一些进步书刊;他和同学们一起上街游行示威,散发传单,张贴标语,他还带头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抗日协会。“九一八”事变后,他被选为赴南京请愿的学生代表,到南京向国民党政府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要求。“一二九”学生运动以后,他投入了日益高涨的救国运动,多次参加抵制和查禁日货的斗争。

1937年秋,刘仲羽到东平七区田大店(现属梁山县)完全小学执教。在这里,他和共产党员董仪、万里、蒋典印等一些进步知识分子有了广泛的接触,革命思想不断升华。这些进步教师为了在城内开辟活动场所,创办了新文化书店,刘仲羽积极参加筹集资金,购买进步书刊等活动。10月,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在东平县迅速发展,刘仲羽积极参加了解放先锋队,并作为一名骨干被县工委派到三区工作。他在清水坦一带秘密活动,成立了清水坦“民先”小组,发展“民先”队员数十人。11月,中共东平县工委为了更广泛地团结一切爱国志士共同抗日,扩大抗日力量,决定成立“东平县抗日救亡协会”。刘仲羽积极报名参加,并主动为该会办的《抗日救亡周报》撰写文章,宣传共产党的抗日救国主张。12月,刘仲羽向党组织提出了入党的请求,经过党组织审查后,由万里介绍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8年1月,国民党爱国将领山东省第六行政区专员范筑先,委任姚孟源任东平县县长兼第十一支队司令。姚来东平后,按照范筑先的要求,设立了国民党第六区政训处东平办事处,开始聘请或招收一些有名望的知识分子为政训员。县工委决定委派部分党员及进步知识分子到政训处办事处工作。2月,刘仲羽根据县工委的指示,并以极其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政训处办事处。他积极开展抗日宣传工作,动员鼓励各阶层人民奋起抵抗日军的侵略。

8月,日军铁蹄踏至东平县城,鬼子尚未进城,国民党东平县政府的官员们早已望风而逃。而刘仲羽、王伯谋等共产党员,不顾个人安危,趁机组织人员从国民党县政府的武器库中抢出步枪90余支、迫击炮一门,交给了抗日武装。

9月,东平县工委为了组建抗日武装,决定组织一批共产党员到各区开展活动,对国民党区队进行改造。刘仲羽按照工委的部署,以政训员的身份到三区开展工作,对国民区队进行整顿和改造,促其枪口对外,一致抗击日军。经过几个月的艰苦努力,终于使该区队打起了抗日的旗帜。

日军占领县城后,于10月建立了伪东平县政府。敌人在全县四处设立据点,加紧了对东平的控制。12月底,中共泰西特委根据抗日斗争形势的需要,决定改中共东平县工委为中共东平县委,同时调工委书记强仁普到特委工作,任命刘仲羽为县委书记。在这种困难形势下,刘仲羽勇敢地接过了领导东平人民抗战的重担。

1939年3月,八路军一一五师从晋西进泰西开辟抗日根据地。中旬,一一五师与泰西特委在东平四区常庄召开了泰西活动分子会议。刘仲羽和组织部长强子正、宣传部长赵瑞甫、青年部长刘国华参加了这次会议。会上,一一五师政委罗荣桓传达了中国共产党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和北方局关于创建抗日根据地的指示,对创建泰肥、平阳、大峰山抗日根据地提出了具体要求。4月,刘仲羽主持在清水坦村召开了县委扩大会议,传达学习了常庄会议精神。按照会议精神及要求,明确了县委工作的四项基本任务,即:(一)做好党的建设工作;(二)发动群众参军参战,支援八路军;(三)宣传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广泛开展统一战线工作;(四)建立抗日动员委员会(简称“动委会”)。此后,东平县委成员分赴各地与一一五师民运工作队紧密配合,积极稳妥地开展了建立农村抗日革命根据地的斗争。

身为县委书记,刘仲羽不仅统筹安排,全面指挥全县的抗日活动,而且经常深入伪顽势力猖獗、斗争尖锐复杂的三区开展工作。他深入基层依靠群众,排除了多方干扰,组建了中共三区区委及区动委会、区公所、区妇救会和部分乡村的抗日群众组织。8月份,刘仲羽在三区主持召开了全县活动分子会议,副书记高明宇总结了前段的抗日工作,提出了今后工作的重点任务,有力地推动了东平全县抗日根据地建设工作的开展。8月下旬,在各区动委会组建工作基本完成以后,县委及时在二区西沟流村召开了各区动委会、抗日积极分子及各界人士代表会议,建立了东平县抗日救国动员委员会。经过民主选举,刘仲羽当选为主任。为了建设巩固的农村抗日根据地,他坚持把群运、建党等工作的重点放在农村。动委会成立后,县委又发动组建了东平县农民协会,并在各根据地内各村庄成立了农会,农民协会在动员群众进

行减租减息、反奸除霸和群众性抗日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建党方面,较多地吸收贫雇农出身的抗战积极分子入党,使基层党员队伍迅速壮大。到10月份,全县9个区有8个区建立了党的区委。

为了发展壮大东平的抗日武装,刘仲羽带领县委成员和党员在全县向各阶层广泛宣传“有钱出钱,有枪出枪,有人出人”的抗战道理。县委在全县发动了“献枪运动”。刘仲羽率先垂范,他回到家乡清水坦村,广泛发动民众,争取了百分之八十的有枪户主动献枪。仅这一村就收集枪支30余支。他还带头深入农村,18动员青年农民参军参战。全县除向八路军一一五师输送了一批战士外,还组建了200多人的东平县基干大队。1939年10月,基干大队改为东平县独立营,展庆琨任营长,刘仲羽兼任政委。与此同时,全县有6个区建立了区队。他们指挥县区武装跟敌人辗转周旋,搅得敌人不得安宁。初冬,他又亲自率县、区武装在四区大井村西组织反“扫荡”,采取灵活机动的战术,给日伪军队以有力的打击,极大地振奋鼓舞了全县人民群众的抗敌热情。

1939年8月,根据东平抗战形势的发展,县委研究决定进步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促成统一抗战的局面,经中共泰西地委同意后,东平县委邀请国民党东平县政府代表在三区尚庄召开了国共两党联席会议。刘仲羽及县委秘书强子正为东平共产党方代表,国民党东平县政府驻湖东办事处主任耿静庵等为国民党方代表,中共泰西地委书记段君毅应邀出席会议。会上,刘仲羽重申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战立场,表明了党对合作抗战的热切希望。耿静庵以共产党在东平“乱建政权,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借口,对中共东平县委进行攻击诽谤。刘仲羽列举了国民党顽固派肆意制造摩擦,破坏抗日的大量事实,驳斥了耿静庵等人。耿静庵等虽百般抵赖,强词狡辩,但在事实面前终于理屈词穷,勉强答复了东平县委提出的关于统一抗战的若干建议。

时隔不久,国民党东平县县长王椿元一意孤行,顽固地坚持反动立场,明目张胆地提出在东平绝不与共产党合作抗日的主张。同时,他还经常借故横征暴敛,鱼肉百姓,贪污自肥。为了揭露王椿元的丑恶嘴脸,打击他的嚣张气焰,县委决定发起一次反顽斗争。县委派县动委会副主任孙亚诚及八区进步士绅杨静斋为代表,清算国民党县政府账目,查清王椿元的犯罪事实,然后在三区驻驾村召开了5000余人的群众大会。刘仲羽在会上揭发了王椿元的一系列罪行,激起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公愤。反顽斗争随之在全县范围内展开。王椿元见劣迹败露,因慑于人民群众的威力,只好弃职潜逃,国民党东平县政府遂告垮台。据此,县委根据上级指示,及时作出了建立抗日民主政府的决定,9月27日,在三区尚庄通过选举产生了东平县抗日民主政府,县委委员、宣传部长赵瑞甫当选为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县、区抗日民主政权的建立,对发动和组织全民抗战起到了重要作用。

新一届县政府成立后,刘仲羽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争取和团结社会各阶层人士参加抗日活动。他广泛联系一大批开明绅士、社会名流、旧军政人员和知识分子,对他们晓之以民族大义,使杨静斋、陆占武、郭复先、赵锡山、赵厚印等一大批社会贤达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共产党的周围,他们有的主动出粮捐钱,支援抗战;有的冒着生命危险掩护我党员干部;有的通过种种关系,深入敌人据点,刺探情报,为抗战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

刘仲羽对工作深入细致,还表现在他特别善于解决同志们的思想问题。当同志遇到困难、产生模糊认识的时候,他就耐心地给大家讲解宣传我党抗日的方针政策和抗战必胜的道理,解除大家的疑虑,增强必胜的信心。他系统地学习了毛泽东的《论持久战》以后,针对当时干部的思想实际,深入浅出地给大家讲抗日战争的前途与希望。大家都觉得和他在一起,思想亮堂,方向明确。

1940年4月,刘仲羽任泰西总动委会副主任兼《团结报》总编辑,为发动泰西地区人民的抗日斗争,他日夜奔波,足迹遍布泰西各地。

1940年9月18日,刘仲羽从肥城西部的机关驻地赶到东平三区西豆山村,参加了东平县抗日民主政府召开的“九一八”事变纪念大会。会上,他代表泰西总动委会讲了话,愤怒地揭发了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反动本质和日军残害中国人民的累累暴行,动员人民群众行动起来,英勇抗日。当夜他住在清水坦村,次日凌晨,三区汉奸区长焦元绅率队包围了该村,在寡不敌众的情况下,刘仲羽不幸被捕。

刘仲羽被捕后,当即被押送到东平县城,关进日军宪兵队的监狱。在狱中,敌人起初施用压杆子、灌辣椒水、竹签扎手指、皮鞭抽打等酷刑,企图通过肉体的折磨征服他,但他没有呻吟,没有悲泣,只是怒骂和痛斥。后来,敌人又玩弄了劝降的花招,唆使汉奸尹鼎祚以东平教育前辈的身份劝他投降。刘仲羽怒不可遏地痛斥道:“你姓尹的是汉奸,想叫我当汉奸是做梦,比登天还难!”

在狱中,当党组织派人化装成亲属去看望他时,他支撑起虚弱的身体,坚定地说:“请转告党组织,我知道怎样做人,怎样对付敌人。”后来,为了表达自己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赤胆忠心,他在监狱冰冷的墙壁上奋笔疾书:

铁锁难锁革命志,

愿将热血献人民。

皮鞭棍棒何所惧,

誓把地狱翻转身。

眼见刘仲羽软硬不吃,敌人恼羞成怒,终于决定向他下毒手。1941年1月2日,东平城上空一片阴霾,荷枪实弹的刽子手们把刘仲羽押赴北门外,刘仲羽昂首挺胸,从容走向刑场,为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年仅27岁的宝贵生命。

刘仲羽的英雄气概,深深地教育和鼓舞了当地群众。他们当天夜里便冒着生命危险在北门附近的城墙上张贴悬挂挽联,以表达对刘仲羽无比崇敬之情。

为了悼念刘仲羽烈士,泰西地区在平阳山区罗圈崔村召开了追悼大会。地委书记袁振致悼词。他号召泰西地区的党员、群众,以刘仲羽为榜样,为捍卫泰西根据地而奋战到底!